找到相关内容2521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宗经典--修证义

     其次:敬奉三宝佛、法、侩。易生,换身,亦愿敬奉供养三宝。西天东土,凡是佛祖正传处,悉皆恭敬佛、法、侩也。若是薄福寡德众生,三宝名字犹不闻奉,何况得归依而奉之耶!勿徒畏所逼而归依山神、鬼神或外道、邪教等,彼等不因其归依而解脱众苦。应早归依佛、法、侩,奉三宝。如此不但解脱众苦,且更成就菩提。归依三宝,应一心净信。在如来现在世或在如来灭后,合掌低头,口念:“南无归依佛,南无归依法,南无归依侩。”佛为...

    道元 原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2063919.html
  • 宗教与佛教

    的,如信佛、法、僧、戒等等,但佛陀更要学佛者,如理思惟,依教修行,而非仰仗佛陀或某种他力的救赎。佛陀入涅槃前对弟子的最后叮咛就说︰“以自作洲,自作归依,勿归依他人;以法为洲,以法为归依而住,勿归依他人。”(长部.大般涅槃经)  一切宗教都有其终极关怀,而各种宗教一体适用的终极关怀,与其说是“救赎”,不如说是对“永恒理想”之希求。因为生命的不如理想,及其短暂不可依赖,所以希求归依于一种永恒的理想。在...

    王开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4344952.html
  • 僧 团

    欲贪、嗔恨、无知显示出来并定出消除之的修道次第,令明显的或隐晦的三毒逐渐消除。探究实际事物的态度,也将对与解脱无关的形而上理论逐渐褪去兴趣与追求。  僧团的存在,表征著佛法在人间,表征著佛弟子有个归依处。佛弟子归依三宝中的僧宝(僧团),不是只念诵归依,或归依想像中的僧宝而已,重要的是真实的归依,即实际归附、参与僧团,成为僧团的一份子-不管是参与出家的、在家的僧团。在僧团中学习无私无自我中心的精神,...

    张慈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0053009.html
  • 三归与五戒

    三归与五戒,是四众弟子进入佛门的基础。一个正信的佛教徒,必须先归依三宝,待条件具足,再受持五戒。方成为名符其实的优婆塞与优婆夷(男居士与女居士)。三归五戒的内容,大家都了解,但要全面认识三归五戒之含义,恐怕就不多了,本文就此一命题,略予诠解,为有意受三归五戒者,提供参考。  一、三归的含义  先说三归,三归即是归依佛,归依法,归依僧。什么是归依?印光大师说:“归者,归投。如水归海,如客归家。依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21955999.html
  • Namo Buddhaaya, Namo Dharmaaya, Namah Sa^nghaaya释义

    ldquo;归依佛,归依法,归依僧”,但大都不理解为何有个“耶”音在每个皈依的结尾,甚至有人说“耶”字本不应该有。因此,我想对这个字的作用做一个简单...ldquo;向XX”,或者是“为了XX”。因而,Namo Buddhaaya是指“向佛礼敬”或“归依佛”。.所以,从梵文...

    真净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1974517.html
  • 佛教各教派的共同信条

    的外观多么不一样,它都必需具备佛法的实质内涵,才能称之为佛教。佛教各教派共通点列举于下,作为共同信条及信徒彼此之间对话的共同语言:  一、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导师,他是智慧与慈悲的化身。  二、我们归依佛陀,归依佛陀的教法,归依依法及律组成的圣贤团体。  三、佛法最初以文字记录下来的经典,在北传称为四阿含经,在南传称为五部尼柯耶,还有各部广律,这些圣典是佛陀根本思想及言行的最早记录,是佛法的活水源泉,...

    张慈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94853138.html
  • 问:谁该做佛事?

    功德经’中说,若由活人超度死人,死人只能得到其中七分之一的功德,其余的六分功德,仍由做佛事的活人所得。因此,我要劝你,你既来佛寺请出家人做佛事,必定对佛教存有敬意,如果尚未归依佛教,欢迎你早日归依归依之后,再慢慢地理解佛法,如法修行,岂不更好?你来请僧尼做佛事,是为超度你的亲友,或为安慰一下你对已故亲友的怀念之心,所以这一佛事的主动者,就是你。佛法讲求诚心,有诚心即有效应,诵经拜忏的出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20077478.html
  • 《地藏本愿经》中的“易行道”思想

      我最近重读《地藏本愿经》,发觉潜藏在经文中的“易行道”思想或进路,可以透过以下四组观念整理出来:  一、恶习与罪性;  二、作业与果报;  三、宏愿与大行;  四、归依与利益。   一、...,地藏菩萨百千方便,而教化之。   四、归依与利益   然而,地藏菩萨虽然立下宏愿救度罪苦众生,但也要众生愿意归依,亦即是愿意投向地藏菩萨,否则,地藏菩萨也是没奈何的。投向包括瞻礼、赞叹或以香花...

    云水

    |地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081714645.html
  • 《地藏本愿经》中的“易行道”思想解析

    与大行;  四、归依与利益。  一、恶习与罪性  经文中对地球众生﹝南阎浮提众生﹞的恶习和罪性有深切的描述:众生的天性十分执拗,难以改变。每一起心动念及言行举止,大都出自“我念”,即几乎无一不是作业和...、归依与利益  然而,地藏菩萨虽然立下宏愿救度罪苦众生,但也要众生愿意归依,亦即是愿意投向地藏菩萨,否则,地藏菩萨也是没奈何的。投向包括瞻礼、赞叹或以香花珍品供奉地藏菩萨,或者塑画地藏菩萨的形像,或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5451860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为何说菩萨今是学时,非是证时?请慈悲开示!

    ”   大般若经云;“菩萨摩诃萨,欲居一切有情上首,欲普饶益一切有情,无救护者,为作救护;无归依者,为作归依(梵语sarana);无投趣者,为作投趣;无眼目者,为作眼目;无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034112913.html